新闻动态
回顾与展望——专家建言指导中心创新发展

2023年5月27日下午,应用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遗产传承应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23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我院融创大厦8层会议室举行。本次教指委会议旨在为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五年验收和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

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人参会,分别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连城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宝秀教授,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周明全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罗雪蕾教授。应用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奇红、李岩,双中心主任杨积堂教授,双中心副主任王辉副教授,双中心副主任、支部书记张雯副教授,学院各系主任、专业大类实验室主任及双中心全体成员到场参会,张宝秀教授主持会议。

首先,院领导陪同教指委专家参观了考古科研实验室和文物材料与工艺复原考古实验室,随后,中心主任杨积堂教授向与会领导、教指委委员和各系负责人汇报了双中心2018-2022五年间的建设情况。教指委专家从各自擅长领域出发,结合先进建设经验,对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最后,张宝秀教授做了总结讲话。

张宝秀教授首先指出,中心在前期资源投入和团队建设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几年,学校对考古学科申请博士点给予了大力支持,领域优势和代表性成果也更加突出。然而,近五年由于疫情影响和主任更换等原因,中心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周明全教授进一步提到,我院的考古学和档案学都具备鲜明的特色,可以作为中心聚焦发展的子方向。此外,根据当前全国的发展态势,智慧文博和数字考古也很具有发展前景。我们可以通过双中心虚实结合的定位聚焦于这些领域,创造出亮点成果。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扫描和建模匹配技术,辅助瓷片的复原修复,并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更好地讲述文物的故事。

罗雪蕾主任则提出,当前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速度太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实验室在教学改革项目和教材建设方面也面临同样的工作难点。基于她的经验分享,她强调实验教学平台的角色不应该仅仅是教学环节的参与者,而应成为整体实验课程群落的统筹者,并为这一课程群落的发展提供支持。教师工作室、学生作品孵化平台以及与外部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等各种模式都可以增强实验教学的活力,并为未来媒体技术的探索提供场所。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连城在肯定成果的同时,指出报告总结得还不够到位,并提出了三个关键方面需要加强,即教师、教材和教法。教师们需要走出去多进行考察参观,以拓宽视野,站位高远,与时俱进。只有全面“对标对表”,逐项抓好落实,才能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此外,还强调了与国家方向的一致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建设理念为出发点,重视高等教育信息化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所有专业都应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这三个方面,即数字化、国际化和差异化,仍然是我们战略定位的主要发力点。

来自各系的负责人就如何发挥双中心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如何协同发力做好人才培养,以及如何有效运用新型信息技术等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中心将以此次专家建议为指引,以阶段验收为契机,深入总结问题不足,进一步优化发展策略,加强团队协作,推动双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为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文科需要的高水平优秀建设人才、收获更多交叉应用创新成果做出积极努力!

图1-教指委专家参观新建实验室(拼图)

图2-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宝秀主持发言

图3-中心主任杨积堂教授汇报中心五年间的建设情况

图4-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连城发言

图5-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明全发言

图6-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罗雪蕾发言

图7-各系负责人发言(拼图)

图8-双中心副主任、支部书记张雯发言

图9-会议现场

图10-与会专家领导合影留念

 

(双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