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双中心北京学党支部开展“访三山五园,忆进京赶考”主题学习活动,赴颐和园博物馆观看“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2月的北京仍然寒风料峭,但参加活动党员和群众仍情绪高涨,一早来到颐和园东门集合,赏园观展,集中学习。
图1 展览主题墙前合影
此次展览汇集颐和园、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16家文博单位的各类展品171件/套、资料品32件/套,首次以文物为载体,系统讲述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历史名园在选址、营建、造园艺术、历史功能及保护发展等方面的故事。支部成员里有多位三山五园、民俗、明清史、文物考古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观过程中,几位老师成为咱们自己的“讲解员”,为大家介绍图片背景、文物故事,分享研究心得,让大家对三山五园乃至辽至明清的京西变迁有了新的认识。还有的老师借参观拍照、记录,将难得一见的文物、图片资料充实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素材中。
图2 参观现场
图3 参观现场
图4 参观现场
与皇家器物的富丽堂皇相比,第五展厅入口处的一个方形四足铜炉显得颇为简陋,支部书记张雯介绍说,毛泽东等领导人当年在益寿堂休息时,曾用这个铜炉烧水热饭。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抵达北京。颐和园益寿堂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第一个落脚点,毛泽东在此会见并宴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随后,中共中央进驻香山,为新中国的建立擘画蓝图,《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诞生于此。当时为了保密,香山临时驻地对外称“劳动大学”。大家在这个展柜前驻足良久,看着展柜里的“劳动大学通行章”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仿佛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改天换地的年代。三山五园这块红色印记,让大家在“古园新生”的新时代,体会到园林保护、文化挖掘、红色基因传承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此次主题学习活动与党史学习、教学科研业务工作相结合,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一次重要学习活动;也是充分发挥支部优势,以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红色文化继承发扬为主题,提升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意识和水平的一次集中学习活动。
图5 颐和园博物馆展厅五合影
供稿:双中心北京学党支部;摄影: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