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首页> 新闻动态
双中心教师李文静博士重要成果:我国瓷器起源应不晚于夏代

瓷器是华夏先民伟大的科技发明和智慧结晶,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起源研究无疑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价值。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李文静博士曾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昌燧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完成了题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原始瓷产地研究》的博士论文。在王老师指导下,经耿宝昌先生启发,李文静团队发现所谓“原始瓷器”的概念是学术争论妥协的结果而非科学定义。在此基础上,和导师讨论后,重新设计了以理清瓷器概念和解决青瓷起源为主要目标的研究课题。首先通过比较历代青瓷烧成温度数据,竟然发现几乎所有青瓷样品的烧成温度均远远低于浙江上虞出土H5瓷器残片的烧成温度——1310℃,由此意识到,著名陶瓷科技考古专家李家治先生提出的将上虞H5瓷器残片作为青瓷的标准明显不妥。反复审视瓷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后,李文静博士课题组提出了科学严谨的青瓷定义,即瓷器是以瓷石(土)或高岭土制胎,表面施以高温釉,烧成温度达到1150℃以上的器物。根据这一标准,重新检视夏商时期国内不少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器”标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原始青瓷就是青瓷,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瓷器。这样我国青瓷起源的时间应不晚于夏代。相关研究成果曾发表在《考古》2014年第9期。


   

图1 二里头原始瓷盉残片(左)和隋代青釉盘口四系壶(右)


论文发表后,为进一步扩大国际学术影响,王昌燧教授邀请牛津大学考古与艺术史实验室主任Mark Pollard教授继续开展合作研究。经过多年的研讨和探索,课题组又取得了两项新进展。一是通过Tammann温度方程,求得青瓷烧成温度的下限为1040℃,结合已有原始瓷和早期青瓷具体的烧成温度数据,课题组认为将青瓷的烧成温度下限提升至1100℃更为合理;二是在比较烧成温度时发现,若去掉浙江上虞地区青瓷的异常数据,那么所有原始瓷的平均烧成温度均不低于早期青瓷的烧成温度数据。从而更为严谨地指出,从目前所见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可知,原始青瓷就是青瓷,我国青瓷的起源时间最迟可追溯至夏代。

李文静博士实际参与了该项研究并做出重要贡献,撰写的学术论文《The definition and origin of celadon— A re-discussion on the name of proto-celadon》近期在国际科技考古重要刊物《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A&HCI检索)2022年12月第46卷公开发表,李文静博士是论文第一作者,Mark Pollard教授和王昌燧教授为通讯作者。相信这一研究成果会引起学界的关注和热议。


图2 论文部分内容


李文静,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教师,长期从事古陶瓷科技研究,同时承担中心通识选修课程《陶瓷鉴赏》的建设和教学工作。利用科研反哺教学,秉承中心“人文综合、文理交融、学以致用、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文科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曾获批学院创新课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21),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第二名(2022)等奖项,多次教学质量评价优秀,深受学生好评。




(双中心供稿)


2023-01-11